找到相关内容1105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“不落因果”与“不昧因果”有何差别

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一个公案:有一老人,在百丈禅师处听法,谓百丈曰:昔我住此山,有人问我:“大修行人,还落因果也无?”我对曰:“不落因果”。以此错误,五百世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诚敬|学佛|生活|因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6/2004582520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男众与女众在修持上,证果上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立场有差别,业报悬殊,故修持与证果是有差别的,现在分三点以答之:   一.以现世而论定修持与证果的话,不很正确,何以故?因为男众或女众累世所修,与今世的修持是有密切的关系,假使同样...就差别甚大了。   大爱道比丘尼戒经云:“沙弥具足亦得阿罗汉(梵语arhan)。身中能出水火。以足指按须弥山顶。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。如是女人虽得阿罗汉道。不能摇动一针大如毛发也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50071221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发愿到极乐世界修行,与发愿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极乐世界(梵语Sukhavati),在净土修行与秽土修行,的确有差别差别何在呢?现在举例三点供给诸善大德恭参:   一.依报有别:何谓依报有别?依报就是客观的环境,净土的环境庄严...惨不忍睹。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最后亦免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剧,又受业力牵制,轮回生死。   二.正报有别:何谓正报呢?正报就是主观的本师佛陀,极乐净土与娑婆秽土的正报差别相当悬殊;极乐净土的正报是庄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74212271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为什么以同样的恶行对待圣者与凡夫所获得的果报会有差别

    问:上次禅师说若对圣者造恶,其果报相当严重。为什么以同样的恶行对待圣者与凡夫所获得的果报会有差别? 帕奥禅师答:因为圣者的戒定慧是非常高尚的,而凡夫的戒定慧则是下等的,有些甚至没有戒定慧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恶行果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1/13451093937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佛陀说: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无差别。」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,以便人人平等,没有佛陀、辟支佛、阿罗汉等的差别

    问:佛陀说: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无差别。」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,以便人人平等,没有佛陀、辟支佛、阿罗汉等的差别? 帕奥禅师答:根据南传三藏,有两种相:自性相及共相。...相应;有些无常、苦、无我 的法与普通弟子觉智相应。从这角度来看,它们是有差别的。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南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808111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大乘佛法有那三大思想体系,立论如何?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依据佛教(梵语Buddha-sasana)大乘经典有三大思想体系,立论是有差别的,不然何有大乘佛法三大体系之说呢?一代如来圣教不外乎空有二门,自古至今,始终不能超越此二门,此二门演化有大乘三系之说,何等为大乘佛法三大体系?分别如下:   一.虚妄唯识系:虚妄唯识系者,不但大谈空性,而且信受一切法空,是指离心的外境是空,如论到不离心的现境,就又不得承认它们是有,如果心也是空无自性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50061221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?它们又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众生(梵语bahu-jana)对个体身心所错执之四种相,又作四见、我人四相、识境四相。   一、我相:谓众生于五蕴法中,妄计我、我所为实有。   二、人相:谓众生于五蕴法中,妄计我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02712875.html
  • 郭和卿答: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?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?

    回向摄发愿,发愿不摄回向。仅愿众生得成圆满佛陀,而未以事物换取此目的者,为发愿。回向中即有愿力。回向勿错,应以正因为无上回向(即善回向),无上回向有三:一、愿自他三世善根,皆回向无上菩提(应作如...

    郭和卿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307767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看小说、看电视、听歌曲,都能得到忘我的境界,而得一心不乱,这与念佛一心不乱,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看小说、看电视、听歌曲,固然亦能忘我的意境,这种忘我意境,似乎一心不乱,但内心微细的念头,亦免不了贪染小说中剧情,执著电视的内容,心被歌曲所动,动而染、染而动,处处迷染,心安住声尘与剧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95512379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引业,若与润生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满业。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,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。

    问: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引业,若与润生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满业。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,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。   范古农答:发业无明,即痴烦恼。由痴而妄造,故曰发业。润生无明,即贪嗔等烦恼。由此贪等故而受生命,故曰润生。所造之业属于何趣,将来即报生何趣,全视其业之所引,故曰引业。所造之业,能使来生之报成就圆满,故曰满业。盖对于来生果报,发业无明所造之业,犹一种登记作用。润生无明...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54312715.html